首页轮播

首页 > 首页轮播

百名师生进百村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3-03

               

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委县政府共同开展的“百名师生入百村”培训行动正式启幕。3月1日早上,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与曲周科技小院师生以及曲周县农业农村局技术骨干等140余人组成培训团,齐聚曲周实验站,赴曲周全县十个乡镇102个行政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为农户培训讲解冬小麦-夏玉米“四密一稀”卫星导航条带种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无人机遥感诊断等多项新型田间技术,科技助力全县乡村振兴。

在曲周实验站站长张卫峰的号召下,培训团整装出发,分组有序进村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冬小麦春季苗情分析、水肥管理以及病虫草害的科普与防治。培训团还特别邀请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宣讲团,走进曲周乡村为农户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户们体验到了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盛宴”。

 

培训团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操作等形式,向农户们传授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提高对常见病虫草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从而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培训现场,培训团还与农户们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现场答疑,获得农户点赞,这种互动式的培训方式不仅让农民朋友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也增强了他们投入农业生产的信心和热情。

无人机遥感诊断+精准施肥技术也为农民们带来了全新的农业管理体验,通过无人机进行空中遥感,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等问题,同时,结合精准施肥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施肥,提高施肥的准确性和效果。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为农户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农业管理手段。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与曲周县农业农村局的这一举措,不仅为农民朋友们带来了实惠,也体现了农业科研科研单位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农业发展的决心和担当。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张卫峰强调,“百名师生入百村”培训行动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以“五要 两精准”为原则,以“扎实 高效 饱满”为方针,要求百名师生入百村培训期间做到田间诊断要精准,农讯信息发送要精准,技术落地要扎实,组织效率要高效,主人翁精神要饱满。“百名师生入百村”培训行动是2023年“党的二十大精神村村讲 农业科技进万家”活动的延续与创新,是我校曲周科技小院的固定做法,但这次培训行动做的更深入、更精准、更高效,更注重分类指导、精准识别,科技更精准化、技术更接地气、服务更专业化。

据悉,“百名师生入百村”培训行动是以提升粮食单产为目标,以认真考察、科学指导、田间服务、严格培训为路径,以各乡镇科技小院示范基地为抓手,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宣传推广为重点,全面提升生产经营主体应用新技术能力和种粮管理水平,为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与绿色“吨半粮”任务实现奠定坚实基础,由曲周县委县政府相关单位领导、曲周县农业农村局技术骨干、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与曲周科技小院师生等140余人组成的9个工作组、37个工作小分队共同参与,参与的单位还有曲周县农民合作组织服务中心、中国建设银行邯郸支行。

“百名师生入百村”培训行动具有以下几方面特色。一是全覆盖,服务对象全覆盖,将对全县百余个行政村生产经营主体及种植户,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高产竞赛户进行针对性培训,调研区域覆盖全县与调研内容覆盖冬小麦冻害、苗情、墒情、肥情,培训内容全覆盖各类苗情。二是信息化,天空地一体化苗情影像诊断,微信、抖音等多样化短视频平台直播服务效果短平快,推广冬小麦-夏玉米“四密一稀”卫星导航条带种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无人机遥感诊断等多项新型田间技术。三是精准化,因苗施策,农户分类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覆盖全县10个乡镇的冬小麦长势进行田间调研,为全县冬小麦“问诊把脉”,引入曲周绿色增粮智慧农业平台精准实施。四是全员化,政府、高校、银行、社会化服务组织、高产竞赛户、科技小院全员齐参与,应邀参加第四疃镇“周末专家行”专题讲课活动,向全体机关干部、镇村干部代表传递国家有关农业政策与发展新理念,激发基层农业实践创新发展。五是创新化,室内理论授课与田间实践相结合,引入“曲周科技小院+社会化服务组织、高产竞赛户”双向对接服务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百名师生入百村”培训在一天之内累计培训覆盖曲周全县10个乡镇102个行政村,培训农户达2400余人次。它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更是百名师生深入农业基层、了解农业生产实际的宝贵实践,师生们得以将理论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促进政产学研一体化,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高校师生走进农村,服务农民,体现了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地方的使命感,使农民在培训中可以直接受益,进一步促进终身学习的文化,不仅为农户送去了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知识,也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