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1522公斤!中低产田上“绿色吨半粮”的“曲周实践”

发布时间:2024-10-08

近日,曲周实验站与曲周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曲周县绿色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夏玉米测产观摩活动,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农科院以及我校曲周实验站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实地测产。今年以王庄、付庄科技小院所在的千亩示范方全年冬小麦与夏玉米亩产达到1522公斤,以白寨科技小院所在的万亩示范基地全年冬小麦与夏玉米亩产达到1503公斤,均突破“吨半粮”水平,率先实现绿色“吨半粮”目标,标志着曲周县“绿色吨半粮”产能建设取得新突破,“绿色吨半粮”在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上真正落地。

                                                                

2023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与农业农村部、河北省在曲周县共同启动“绿色吨半粮”产能再提升大会战,建立全县“绿色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以千亩核心示范方新范式、新装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五新”做法为重点,以“政府引导、科技推动、村镇组织、企业供资、专业服务”为机制,构建中低产田上“土-肥-水-种-管一体化整装技术模式,

实现耕地质量提升1个等级、产能提升20%、减排增效30%以上、收入增加1倍的“1231”生产目标,打造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曲周样板”。

                                                                

据悉,2024年6月曲周王庄与付庄科技小院千亩方小麦季实收亩产725公斤,每亩施用氮肥14公斤、灌水量120立方;2024年10月夏玉米实收亩产797公斤,每亩施用氮肥13.8公斤、灌水量75立方,今年全年亩产1522公斤,实现吨半粮目标,氮肥偏生产力超过50 kg/kg,达到54.7kg/kg。2024年6月白寨科技小院万亩示范方小麦季每亩单产707公斤,氮肥施用量17公斤,灌水量200立方;2024年10月玉米单产796公斤,氮用量12公斤,灌水量100立方。全年亩产1503公斤,实现吨半粮目标,氮肥效率达到52 kg/kg。

                                          

自“绿色吨半粮”产能建设目标提出以来,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加强校县合作,百名师生驻扎科技小院,率先构建“1+3+15”科技小院集群化发展新格局,以曲周实验站为核心,布局四大科技小院群(绿色增粮科技小院群、种养循环科技小院群、绿色高值农业科技小院群、乡村振兴与一带一路科技小院群,包含3个非洲科技小院以及“绿色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等),建成百亩核心方2个、千亩示范方2个、万亩辐射片区2个,通过“双百对接”结对帮扶机制与县域高产高效竞赛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个,带动58个合作社,培育现代“兴农人”乡村骨干7名,集成的深耕深旋、卫星导航播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新型绿色增效肥料等10项核心技术总辐射面积超过3.4万亩,将“绿色吨半粮”在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上落地“曲周实践”。

跨学科组建攻关团队、有组织科研,破解“绿色吨半粮”创建技术难题。2023年,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十四五”中低产田专项、国家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等10个项目与课题联合曲周县人民政府启动绿色吨半粮产能提升创建,组建农机农艺信息融合团队驻扎曲周,创新整合冬小麦“四密一稀”条带种植模式、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浅埋滴灌技术、卫星导航精准播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节水节肥技术、“两早一晚”周年光温高效技术等多项技术,以解决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度上存在周年光热资源紧张、水资源紧缺等生产难题,成功破解了传统管理模式下,水资源分配和管理技术不到位,无法实现按需及时灌溉,灌溉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且播种至出苗期的光温资源浪费严重,夏玉米贴茬直播播种质量难以保障,田间机械作业严重依赖于机手经验,无法保障浅埋滴灌技术高质量实施以及小麦玉米后期追肥困难,存在后期脱肥等系列因素的制约问题。

新范式、新装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五新”做法,打造“绿色吨半粮”落地新模式。围绕实践场景需求联合攻关,创建了在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的新范式。引进卫星导航设备、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新装备3套;培育及引入高产优质早熟冬小麦品种、夏玉米高产宜机收新品种4个,构建“两早一晚”周年光温高效栽培技术;创新冬小麦“四密一稀”条带种植、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浅埋滴灌、卫星导航精准播种、周年水肥药一体化节水节肥新技术5项,整装形成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四密一稀’浅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绿色生产技术”的新模式,实现了小麦玉米优质高产、节水节肥及周年光温资源高效利用,为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的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方案,新模式作为曲周县“绿色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的核心模式,在曲周县已进行了五年的技术优化,示范推广面积达1.4万余亩,辐射3.4万余亩,冬小麦增产14%、节肥22.2%,夏玉米增产20.3%、节肥25%,周年每亩节约人工成本150元至200元。

布局科技小院集群,服务“绿色吨半粮”联动示范。打造“绿色增粮科技小院集群”1个(王庄科技小院、付庄科技小院、园区科技小院,张庄科技小院、刘庄科技小院3个),举办京津冀科技小院集群与全国科技小院集群化发展培训会,从品种、农机农艺、收储、农产品品质各个环节,推动绿色增粮全链条发展与升级;签订校地党委层面的《共建协议》,谋划部署校县党建合作以及农村干部培训、人才培养等工作,围绕平台搭建、阵地建设、队伍培养、文化交流、科技助农、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建,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乡土人才队伍;引入百家科技小院与百家农服组织的“双百对接”结对帮扶机制与高产高效竞赛机制,培育现代“兴农人”乡村骨干7名,带动百亩田、千方方、万亩片联动示范和新技术县域落地,以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服务“绿色吨半粮”落地与示范。

“信息化、精准化、全方位”,赋能“绿色吨半粮”新实践。2024年3月,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委县政府共同发起了“百名师生入百村”培训行动,提升粮食单产为目标,以认真考察、科学指导、田间服务、严格培训为路径,以各乡镇科技小院示范基地为抓手,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宣传推广为重点对曲周全县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种植户、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高产竞赛户进行宣讲培训新模式;启动全国科学施肥调研,组织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全国7所高校100名师生组成的6支调研队伍,分赴全国13个省份、52个县、156个乡镇、312个村同步开展调研,决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农业大学将与曲周县深化校县合作,将持续围绕“绿色吨半粮”创建目标,完善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绿色”指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县域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绿色增粮新技术模式为核心,以社会化服务为抓手,以银行资本为助力,推动曲周县合作社农机装备和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推动“绿色吨半粮”在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上大面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