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打造“绿色吨半粮”曲周样板,助推全国农业绿色转型——
农业绿色转型国际交流大会在河北曲周开幕

发布时间:2024-11-05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11月1日,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委县政府在河北曲周共同举办农业绿色转型国际交流大会的开幕式,发布曲周“绿色吨半粮”重大突破成果发布报告,启动后稷水土肥大模型,举行科技小院非洲中心(曲周)、曲周科技小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曲周绿色智能肥料研发基地的揭牌仪式,以及绿色发展曲周模式创建优秀师生代表、第一届“科技小院杯”绿色蛋鸡竞赛养殖达人、“农行杯”第三届小麦玉米绿色高产竞赛的颁奖仪式。

                                                                

大会持续3天,来自全国各地涉农领域的200余位嘉宾齐聚曲周穿梭在1场主论坛、2场平行分论坛的现场,重点研讨加快农业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和实施路径,分享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的经验与做法,旨在打造县域“绿色吨半粮”曲周样板,推进国家农业绿色转型。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教授、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北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宪法,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教授、以及曲周县县委书记王峰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袁力行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曲周县委书记王峰、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宪法依次发表致辞。

                                                             

王峰代表曲周县四大班子和全县53万人民对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表示,曲周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县校合作51年,是校地合作的全国典范,特别是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在曲周首创科技小院模式,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对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自找苦吃的精神予以高度肯定,助力曲周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曲周县的绿色发展之路也是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之路,凝聚着广大师生的心血和汗水。曲周县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为各位科学家、企业家提供一流的平台,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努力寻求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谱写绿色转型的崭新篇章。

                                                            

张宪法代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推广中心对大会圆满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作为国家农技推广体系的龙头,肩负着稳粮保供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将聚焦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以肥水一体化运用与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为牵引,在优模式推技术提单产上下功夫,推动粮油作物单产大面积提升;聚焦种业振兴行动,在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上下功夫,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全产业链全要素全过程,探索建立产业重大技术需求清单,重大成熟技术成果推广目录,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建立健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熟化应用推广机制,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治协同配套;聚焦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相关单位的合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丰收送进千万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福锁院士发布曲周“绿色吨半粮”重大突破成果发布报告。他表示,曲周“绿色吨半粮”的突破,是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保护难以协同这一国际重大命题的新突破,是在生产实战场景中理论、技术和应用三位一体新科研范式的新突破,是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实现的新突破,是政府-企业-农民-科技人员-科技小院五位一体新模式的突破。曲周县实现了从“盐碱滩”到“吨粮”,再到“绿色吨半粮”的历史性跨越,为我国中低产田产能提升和农业绿色转型树立了典范,构建了以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成功案例。

张福锁表示,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农业农村部、河北省、曲周县政府及10余家科研单位,在中国农业大学有组织科研专项经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拼多多等支持下,凝聚100余名科技人员,于2023年4月发起曲周“绿色吨半粮”科技大会战行动。设定目标为周年亩产1.5吨产量(小麦亩产650-700 kg,玉米亩产800-850 kg),化肥效率50 kg/kg,增产30%,减排增效30-50%,水分利用效率2.0 kg/m3,这些指标都是国际先进水平。

报告显示,攻关千亩方位于曲周县第四疃镇,是改土治碱的第二代试区,为典型的瘠薄、轻度盐渍化中低产田。通过“土-肥-水-种-管”融合,高产早熟优质小麦和高产耐密玉米品种选用,创制绿色智能肥料3种,集成创新“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四密一稀’浅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绿色生产技术”体系。2024年周年亩产达到1.52吨(1522 kg)(小麦亩产725 kg,玉米亩产797 kg),较全县平均增产42%;化肥效率55 kg/kg,增效40%,减排46%,水分利用效率2.16 kg/m3,节水30%,亩节本增收795元,突破了“绿色吨半粮”目标;科技小院叶松林等四位同学一起创立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他们与农民合作社一起实现了千亩方技术的准确到位。

开幕式上,曲周县对在绿色发展曲周模式创建中做出贡献的张福锁院士等137名中国农业大学及相关单位师生予以表彰,授予张福锁院士绿色发展曲周模式特别贡献奖,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及相关单位师生,9人被授予绿色发展曲周模式科技创新奖,21人被授予绿色发展曲周模式科技小院建设贡献奖,16人被授予绿色发展曲周模式组织贡献奖,51人被授予绿色发展曲周模式优秀贡献奖,39人被授予绿色发展曲周模式贡献奖。同时,还对“农行杯”第三届小麦玉米绿色高产竞赛的19名获奖农户、第一届“科技小院杯”绿色蛋鸡竞赛养殖达人的8名获奖农户予以表彰。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科技小院非洲中心(曲周)、曲周科技小院发展研究中心、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曲周绿色智能肥料研发基地的揭牌仪式,后稷水土肥大模型的启动仪式。林万龙教授为科技小院非洲中心(曲周)揭牌。学校自2019年在曲周县建立中非科技小院以来,先后为12个非洲国家培养了94名农业研究生,今年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共同建立科技小院非洲中心(曲周),依托曲周中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深化合作,每年招收10-20名非洲留学生,加强曲周“一带一路”科技小院培训基地和非洲科技小院集群建设,探索以“中非科技小院”的模式走出国门,形成以中国经验服务和推进的中非农业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张福锁院士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曲周绿色智能肥料研发基地揭牌。基地将生物特色与绿色理念融入研发之中,充分利用生物技术与绿色理念,推动肥料产业向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致力于开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在绿色智能肥料的研发与评测过程中,通过构建系统的材料库与土壤库,深入挖掘肥料的生物效应与土壤互作机制,为肥料的精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基地还将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与应用,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曲周县农业绿色转型提供重大科技支撑。曲周县委副书记牛立鑫为曲周科技小院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共同成立曲周科技小院发展研究中心,依托科技小院承担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科技专项,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技术、产品及装备的研发、引进、升级工作,探索高效的科技服务模式和农业生产组织经营模式,培育并引进农业绿色发展及乡村振兴高水平人才,建设农业绿色发展领域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孵化等工作。

                                                                  

开幕式最后发布了后稷水土肥大模。大模型由中国农业大学组织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植得智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绿袖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为支撑曲周“绿色吨半粮”产能提升建设的深化与扩展,惠及千万农户而专门开发。

主论坛重点围绕县域绿色发展转型途径与案例分享与国际合作绿色转型世界科学中心建设作主旨报告。刘北桦副理事长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为题做总报告,柯炳生教授以《创新农业科技,建设农业强国》为题做主旨报告,徐明岗院士以《我国耕地地力提升与粮食安全》为题做主旨报告林万龙教授以《科技小院与新质生产力》为题做主旨报告,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科技小院副总裁侯凯笛以《助力科技小院强农兴农 探索学研商公益人才培育》为题做主旨报告。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中虎以《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为题做主旨报告,联合国粮农组织创新司农业官员杨普云博士以《粮农组织协同创新平台的创新与应用》为题做主旨报告,马拉维科技大学副校长Wilfred Kadewa以《马拉维农业绿色发展的挑战与途径》为题做主旨报告。

                                                               

还有来自河北曲周、吉林梨树、云南洱海、内蒙古杭锦后旗、黑龙江省建三江等五个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县)代表依次分享绿色先行区(县)的建设经验与案例,期望通过打造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曲周样板,与全国各地绿色先行区携手共进,为全国绿色增粮大面积实现提供支撑。

                                                               

11月2日,大会进行了2场平行分论坛。平行论坛一聚焦绿色吨半粮推动绿色转型主题,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科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科技厅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涉农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粮食产能提升、耕地质量提升、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大气质量控制、水资源效率提升等五个方面作主题演讲。平行论坛二聚焦区域绿色发展实施路径主题,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涉农单位的科学家、企业家围绕科技小院多主体协作平台、科技小院推动全产业链优化、科技小院+信息技术助力全域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小院与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创新等五个方面作主题演讲。

11月3日,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涉农单位的专家学者,将聚焦曲周农业绿色转型重大支撑—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论证、研发规划与设备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开幕式前,柯炳生教授、张福锁院士、徐明岗院士一行来到曲周科技小院调研,看望科技小院师生,并为曲周新建的苏小营科技小院与张庄科技小院揭牌,与曲周科技小院集群师生代表座谈,围绕科技小院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及社会化服务与多种农户组织模式创建深入交流。2009年,张福锁院士团队在河北省曲周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教师与研究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河北曲周作为科技小院的发源地,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加强校县合作,百名师生驻扎15个科技小院,率先构建“1+4+15”科技小院集群化发展新格局,以曲周实验站为核心,布局绿色增粮科技小院群、种养循环科技小院群、绿色高值农业科技小院群、乡村振兴与一带一路科技小院群,包含3个非洲科技小院以及“绿色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等,以促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重点,布局建设区域示范性科技小院集群,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以国家示范性科技小院集群建设为目标,助力粮食安全和乡村全面振兴。

                                

联合国粮农组织、马拉维科技大学、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等国际涉农领域科学家,中国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领导,来自全国各地 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师生代表和拼多多等涉农领域的企业代表,吉林梨树、内蒙古杭锦后旗、云南大理州、黑龙江建三江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代表,以及中央和地方12家媒体代表,科技小院行暑期社会实践师生团队、曲周县农民代表共计 200 余位嘉宾参加大会。

农业绿色转型国际交流大会的举办,是一次重要契机,是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具体行动,也是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大会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技小院联盟、国家肥料产业绿色发展创新联盟、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农业农村部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邯郸试验站、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与曲周县委县政府承办。